前言:
度假就是要去没有天花板的地方,去见山水,去睡到自然醒。
屋主一家在厦门已有常住房,这栋位于泉州南安的自建别墅,主要用作一家人度假休闲。跳出常规的思路,直接把天花板变成了“万花筒”,照见阴晴圆缺,星和云也是参加今日party的客人。
• 在设计阶段,设计师预演了聚会出现的多重场景,提前设置对应的刚需功能。
• 室内开放的中西厨、音影区用于休闲娱乐,同时规划了分类收纳、多个卫生间、适合放置各种露营烧烤等非标用品的储藏间,以做功能性支持。
• 通过玻璃窗、小传菜窗口,可以沟通室内外空间。
• 露天阳台承载更丰富的活动,如烧烤吧台、露天电影、午后泡茶桌、烤炉、植物造景......
本层有完整的休息空间,设计师在方正的格局里布置了4个卧室套房、茶室及客厅影音。
私人度假型大宅,除了要根据居住者个人的生活习惯,做动线、收纳、功能规划,更要着重搭建休闲、中小型社交场景。
一整层用作餐厨区,一点也不奢侈,即使是20人的聚会也能应对自如。
这套房让来访的亲朋好友都心生向往,但不得不说这是完全无法复刻的空间。房子所处的不同位置,周边不同的景观资源,居住者对空间的不同定位,都会使设计走向完全不同的方向。
事实上,这个小穹顶的出现是设计师和屋主一起碰撞出的结果。屋主很喜欢的一个国外建筑设计,就是抬头就能看到星空,于是设计师从古罗马的建筑神迹中借光,一个不规则的喇叭“万花筒”就此嵌入了这个家。
为了落地这个设计构思,设计师考虑了太阳高度、直射范围,避免光线影响观影效果以及室内活动。经过反复的模型推演,敲定了各种细节尺寸和图纸,在落地过程中,和屋主紧密配合,终于让这个闪烁的灵光,变成具体而切实的亮点。
屋主心中理想的画面,就像现在这样,一群人忙忙碌碌,谁都能围过来唠两句。孩子们有自己的玩乐设施和区域,大人们可以放下包袱,尽情举杯。
露天花园空间开阔,提前设置好了水点和清洗池,为下一个夏天的临时泳池和沙坑城堡做准备。
度假型私宅在风格上可以有更极致的呈现,同时大的空间需要对应大的尺度。不同的纹饰、材质、拼接方式都会影响对空间的整体感受。
位于6层的客厅公区正是这个家风格的集中展示。
屋主希望这个房子带有一些法式元素,所以设计师通过对称制式、罗马柱、拱券等经典设计语言,去展现一个带有古典法式氛围的空间。
但严格遵循规则空间,总有种严肃得想要穿礼服的感觉,这与用来度假放松的初衷背离。
在局部添加现代几何元素,用简单的块面、线条,就能戳破板正的泡泡,这也是建筑专业出身的杨恒设计师所擅长的方向。
展示区交错的钢板,在不规律中形成规律,像流动的波纹,更显灵巧。
在大的私宅中,设计师会尽量让立面、地面、墙面呈现出完整性和纵深感,比如本案中,客厅公区选用大规格的木地板、延伸感更强的人字拼法、大的壁炉装饰体、无缝大理石地面……
但该层原始的建筑框架有粗大的横梁和承重柱,在公区有强烈的存在感。
设计师通过体块造型和黑色线条修饰,在视觉上把突兀的建筑结构“削薄”。
违和的柱体与轻质的组块沙发结合,形成“沙发靠背”的错觉,让柱体在视觉和功能上与其他物体产生联结,解决了困扰屋主的问题。
现代元素的加入让这个家有更大的包容度。茶室的中式意蕴通过在块面留白,巧妙地融入了这个家。风格局部偏移的新鲜感,并不妨碍整体的和谐。
在都市难得的自然景观,这里随手一框就是,不用出门,远山入怀。
度假私宅和主题酒店在某种程度上是相通的,除了精致的风格化处理和丰富的娱乐休闲场景,提升睡眠区的舒适度也是一大重点。
完整的套房功能属于标配,睡眠区会更注重光线色调的处理。
进入儿童房有一段过渡空间,既起到类似小玄关的隐私遮挡作用,又是小朋友阅读绘本、玩玩具的小基地,杂乱的小物件能有一个灵活的收纳区。
相关案例推荐
理居设计
设计师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