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案是一套位于广州番禺区的 140 ㎡旧房改造,业主一家四口,希望公共区域通透干净,且要有设计感。设计师经过充分沟通和户型梳理,又将阳台纳入厨房后拆除了原厨房的部分墙体,扩大了空间且视线无阻挡,公共空间更加规整,将其客厅、厨房和餐厅串联,打造成一个开放式的复合空间。
在兼顾功能性和实用性的同时,又不失美观。使厨房、吧台和餐厅形成三角操作线,动线合理又便捷,还提升了互动性。开放式布局是这个家的语言,将空间最大化利用,消除了空间转变的束缚感。
1、原户型受限于传统格局,存在 空间逻辑失衡 ——入口无过渡,公私领域边界模糊;
2、装饰元素陈旧,功能配比失调(餐厅冗余而客厅局促);
3、收纳体系缺失,难以承载现代生活需求。
改造亮点:
1、植入悬浮式玄关柜,形成L型视觉缓冲带,采用渐变亚克力展示架,建立「朦胧的领域感」;
2、拆除非承重墙,实现开放式布局,将面积调配转化为「生活场景配比」;
3、打造外置洗手台+品茗区的【中央枢纽站】,形成流畅的洄游动线,提高生活便捷性;
4、餐岛一体设计,满足多人就餐,厨房区加建了洗菜区域,扩大操作面积,满足空间宽敞动线。
从入户一直延伸到底的一体柜,集玄关鞋柜+餐边柜+满墙电视柜一体定制,拥有超大的储物功能。
由渐变色亚克力构筑的L型悬浮玄关区,既是艺术展廊又是功能收纳体,上面可以放些喜欢的摆件,中间藏着大容量的鞋架,吊顶装了“天窗”灯膜,一进门就能感受到这个家极具现代感~
打通阳台,把生活阳台包进来,客厅立马大了一圈,光线也更好,白天特别亮堂。电视背景整面墙都做成隐藏式柜子,杂物统统藏起来,实现隐形收纳。采用可移动电视架,打造多场景观影模式。
阳台区域设计拱形吊顶和天际线灯,整合家政区,实现洗烘套装+储物柜的高效组合。
打破传统厨房封闭性,采用L型开放式布局串联烹饪区与社交吧台。
自由组合清洗、蒸烤、冷藏等功能的电器柜,创新设计'回'字形分级动线,让烹饪与休闲社交形成自然过渡,实现'一人烹饪,多人互动'的家庭场景。
新陈代谢派设计理念,“可生长的厨房”设计可以让居家生活拥有更多的可能性。
渐变的克莱因蓝展示柜让就餐空间的格调上升一个level,大理石花纹与极具现代感材质的碰撞,在工业化精确与自然随性间找到完美平衡点。
采用餐岛一体化系统设计 ,通过洄游动线规划实现三重空间价值。
胡桃木餐桌台面搭配几何形的造景桌脚,岩板与实木的材质对话,现代极简主义与有机设计的融合。
环形通道满足多人同时操作,双向出入口设计确保流畅通行,动线长度缩短40%,效率提升显著。
以 “茶亭水榭” 为灵感,将品茗区与洗手台创新性整合,在 洄游动线 的串联下,实现场景交互 - 煮茶、喝咖啡、品酒、赏景形成仪式感闭环。
将普拉达绿大理石引用家局中,打造独特洗手台风格,不仅能使空间有贵气感,与众不同,同时增加流动的色彩,提高整体空间质感。通过高级材质与东方美学的碰撞,让功能构件升华为空间艺术品。
靠窗利用飘窗打造书桌,告别杂物堆砌台,超长办公桌满足居家办公区需求,背景墙的弧形造型提升了空间沉浸的浪漫氛围,给生活增添一份小小的仪式感。
卧室增加开放式迷你衣帽间和卫浴区,同时利用衣柜和镂空梳妆台区分睡眠区与功能区,在灰棕基调上搭配浅咖色系,增加空间的温馨感。
在色调柔和、恬静的主卧空间氛围里,结合运用黄金比例的格栅设计,在柔中追求一种秩序的立体感。
主卫采用干湿分离的设计,台盆区靠墙一侧设计收纳壁龛,摆放常用的洗护用品以及化妆品,浴缸和淋浴合二为一,非常方便实用。
相关案例推荐

Johnny
设计师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