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城市里安家,三房两厅是大多数三口之家最务实的选择。它结构清晰、格局分明,却也容易陷入“流水线装修”的困局中。
8月给你们讲的最后一个家,就面临这样的问题,当承重墙划定空间界限,户型已近乎“标准答案”,这样典型的结构布局还能有怎样的变化?
这一集的家给出了不一样的角度:户型的基础结构是可以尊重的起点,而非必须推翻的障碍。设计师已经将一个标准答案转换为贴合屋主习惯的定制生活。
客厅变得轻盈,感受不到储物带来的压力,实际上是因为储物主要分布在入户处和阳台的位置,客厅是完全身心轻松的、不携带任何包袱的空间,顶面弧形的跨越让视觉方面又加宽了延伸,海绵一样的黑色沙发,搭配斑马条纹椅子,用深色拉回空间的重心,成为白色空间中的视觉韵律点缀,而非主导。
设计师在处理这个家的公卫时,大胆地把洗手台挪出,成为一个真正服务于公共区域的功能,屋主感受到“次卫生间的空间宽敞多了,使用起来更方便,用马桶和洗漱的人可以同步了。”不止如此,洗手台沿着石材的延伸和穿插,自然形成了一个水吧台和储物柜,储物量正在不自觉增加。
和书房储物一墙之隔,是开放式厨房的所在,沿着柜体转折的路径,也能成为厨房的操作台,不仅连接了厨房与餐厅,更成为一个高效的传递带:备好的水果、刚煮的饭菜无需绕行,从厨房一递就到吧台——这是孩子自助取餐或递送零食的最短路径。吧台成为沟通厨房内外活动的桥梁,层次感鲜明而不杂乱。
乍看无疑是清爽的开放式LDK(客餐厨一体)基础格局,公共区域的改造思路,聚焦在餐厅位置的安放,它变成重要枢纽,串联家里三个核心功能——厨房、书房与客厅,以此释放客厅承载的储物和情绪压力。
被琉璃一样的光吸引进来,大卧室里表现出冷静澄澈的氛围。
水墨木皮的流动感仅仅抬高一点,床铺的感受就完全不一样,视线随之压低,随时可以接近地面的高度很容易让人放松,设计师不仅考虑光线的路径,也创造出或明亮通透、柔和私密的光环境。
这个家没有独立玄关,设计师用一组高精度柜体布局避免了入户的杂乱风险,柜体延伸向内,一扇滑动的移门完成了储物与书房的瞬间切换。
这里开合自由,日常完全敞开保持空间流动,是步入式的玄关衣帽间,当衣物杂乱时一拉即隐,门内空间依赖室外窗户和公共区光线,以及玻璃材质的留缝设计避免小空间的暗室感。
相关案例推荐

武汉逅屋一舍
设计师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