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案是为三代同堂的一家打造的居住空间,业主是时装博主,具有良好的审美素养,小朋友6岁,正处于与父母分房睡的初期阶段。
业主期望一所温馨宜居且富有艺术气息的家,满足三代人的不同习惯,同时能为自己居家拍摄提供场景。
我们秉承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通过打开空间内所有非承重墙,以场景的交互、光线的变幻、材质的触感以及细节的精妙,展现当代轻法式住宅理念,在满足居者生活需求的同时,更能深入感受家庭的真谛与美学的追求。
原本开门见庭的直白,因一面新建立的隔断墙有了视野的遮挡,形成一处颇具仪式感的独立玄关区。隔断墙的镂空设计让自然光穿过,更显明亮通透,挂画的装点展示着业主的审美品位。
同时我们也兼顾了玄关的实用功能,在另一侧打造通顶收纳柜,进出门衣帽、鞋包可悉数藏纳其中。
步入室内,木质、棉麻、绿植等自然元素的穿插铺陈,组成了一幅温馨慵懒的生活场景。沙发两侧不对称布局台灯和绿植,背景墙以简化的石膏线塑造层次感。
公区软装都在偏暖大地色系内和谐搭配,大面积浅色提升室内明亮感,深色多以小体量色块点缀,让视觉明暗变化富有层次。
客厅选择无主灯设计,保留空间层高,视觉上更显通透大气。
阳台选择密封性更好的断桥复古门,让客厅冬暖夏凉,白框玻璃搭配落地纱帘兼顾了采光,打造出柔光滤镜般的浪漫。门外则是全家人都很喜欢的露台,好天气的日子,推开门就能沐浴阳光与微风。
玄关隔断墙面朝客厅的一侧,打造为开放格子展示区,常看的书籍、杂志便于顺手取放。
餐厨之间的岛台分担了部分厨房功能,既是操作台,也是储物区,还可以弥补餐桌功能——如果饭菜较多,部分可暂放于台面上。
厨房内部延续餐厅的地柜作为储物主力,吊柜则选择了开放式搁板,这样是为了避免柜体做得太满带来逼仄感,美观和实用之间总要有些取舍的。
相较于宽敞的客厅,原户型的餐厨空间显得局促些,因此我们把厨房打开,餐区选择小巧的圆桌,满足使用的同时不占地方,全家人围坐于此时,心的距离也仿佛拉近许多。
餐厅充分利用墙面打造了强大的功能区,包括与墙面同色的顶天立地柜,仿若墙体的大型柜子也不会有拥挤感;另一侧在不遮挡采光的前提下,在窗户周围做满了收纳柜,大大释放了厨房的储物压力。
这个角度是从书房看向餐厅,二者之间以拱形门洞隔断,门洞又与餐厅弧形顶形成呼应,圆桌、圆凳、餐椅的圆形靠背,空间中大大小小的“圆”组成一幅优雅又有趣的画面。
主卧布局是酒店套间形式,包含了衣帽间、主卫、阳台。
根据业主心愿,主卧门选择浪漫的双开门,每次推门而入的瞬间都会仪式感满分。墙角位置增加了一只抽屉柜,用于收纳小件衣物和零碎物品,搭配柔和的小壁灯和大株绿植,也是一处温柔浪漫的端景。
整体空间素净不失温馨,让卧室真正还原睡眠的本质。床头不对称地布置了壁灯和床头柜,增添几分随性和慵懒。为扩充衣物收纳空间,我们在阳台的一侧增加了一面衣柜。
次卧主要给老人使用,整体风格更稳重一些,床头取消了床靠,给床尾过道留出宽敞行走空间。与整体色系呼应的半高护墙板层次分明,增添几分复古气息。
如今的客厅早已突破了沙发对电视的传统,本案业主就是如此。比起利用率不高的电视墙,他们更希望一个有文化氛围和互动感的空间。
因此与客厅相邻的房间,我们拆除了非承重墙的部分,将其打通为开放式书房,与客厅视觉上连为一个更开敞的整体。
开放式书房的存在实现了多场景的交互——业主在此办公时可以不受阻碍地与家人互动,双面可坐的书桌便于共同交流学习,阳台则打造为可储物、可休闲的地台,将来也是休闲阅读的好去处。
或者说,这所书房的存在,本身就是最重要的意义:为小朋友潜移默化地讲述知识的重要性,也是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灵魂地带”。
除此之外,书房内通过很多设计细节使其不会严肃沉闷。自带温暖感的电子壁炉,可展示藏品的开放式书架,格栅造型的天花……
因为业主比较介意直接看到主卧门,因此我们把儿童房入口位置做了移动,在主卧与儿童房之间打造了一面弧形墙,视觉上成为主卧门的缓冲区。
这面墙上还开了一扇小小的门,因为小朋友与父母刚刚分开睡,容易有不安全感,小门是一条快速抵达父母身边的“捷径”,是慰藉其幼小心灵的小心机。
儿童房内没有过度渲染“童趣”的元素,简洁又明净的质感更能长久适用,不过衣柜上的圆形把手仍然增添了几分活泼。
打开小门就可以看到爸爸妈妈了~而且弧形墙朝向儿童房的一侧是特殊涂料,小朋友可以在墙上绘画、涂鸦、磁吸小物品,充分释放自己的能量和创意。这些可爱的设计点,是我们对每一位居住者关怀的体现。

兑话设计
设计师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