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与屋主的相逢非常有意思,用她的随笔记录:
“像特种兵一样在周末见了四家设计工作室."
"最终却定下了第五家..”
“从见第一面到最终决策只用了一个小时...”
“如果上班是扮作大人,那回家要花里胡哨....”
很开心我们能碰到如此同频的客户,也在高效的沟通中迅速提炼出家的关键词 - 包豪斯、中古感、色彩美学以及空间的多变性。
空间的布局以屋主的生活场景为依据,从动态的「生长的容器」切入,强调动线的平衡,家的多变性。
原始格局中的四室,在深思熟虑之后得以重构。过道区域经由巧妙梳理,竟生长出一个可独立使用的储物间。公共区域始终保持着开阔与明净。这并非简单的加减法,是对空间,对人,深度的解构,是与「生活本质」的衔接。
空间利落的线条中是标志性的「三原色」,在木质的宁静之上,包豪斯的精神悄然起舞。硬朗的点缀是零星散落的,它们并非主角,只需要用一些笔触去勾勒不期而遇的惊喜。
金属与木纹之间,既有相互呼应的共生,又有留白的空间,为大面积色块的空间制造视觉消影与呼吸感。当然,这一切的最终皆指向核心 - 一个为「大朋友」和「狗狗」定制的,玩具总动员一般的家。
推门即见一个充满趣味,又带有实验色彩的画面。鞋柜直抵墙面,我们尽可能使用轻盈的姿态浮起,却非直白的悬空。亮橘色的烤漆底座托举主体,更让视线聚焦于上方桦木海洋板的温润肌理。
弧面转角由底座向柜体蔓延,顺着归家的动线,全屋的核心材质-桦木海洋板在此完成初次亮相。
如果说初稿的裸梁和复古色调是一种试炼,那终稿就是屋主对色彩的绝对信任。宝蓝丝绒沙发如深海,明黄边几化作海上光斑,一扇朱红的口袋门在背景中倏然滑开...
桦木海洋板从顶到地的贯穿,除了运用在柜体之上,也于顶面进行包裹,与空间中被波纹不锈钢包裹的梁体形成了特别的对话。
空间中最特别,让人惊艳的,当属电视墙身后的红色木框。我想大多数人看到这幅图,恍惚间会以为红色木框内,是一个拱形门去往另一个场景。但事实是,中间镶嵌以镜面,镜面反射出的客厅,鲜明的拉伸了空间尺度和层次。
红色木框内反射出主卧的红色口袋门,这样同色的小碰撞也蛮有意思。
「书房的日与夜」
Day and nigth by the window
书桌旁用了金属小砖砌了一个像壁炉一样的容器,炉膛用不锈钢进行包裹并作延伸,最妙的是把RGB拾音器藏进了玻璃砖砌成的置物台之上,玻璃砖本身也可看作光的容器,再加上声音采集,空间就像构建了一个声光联动的「系统」。在这样开放式的「系统」之中,我们大多选择了玻璃、不锈钢等偏未来材质的家具去做陈设,减少定制,增加灵活多变性。
厨房玩起了露与藏的游戏。屋主想要将联动滑门完全隐藏,最后却又爱上了这一版将轨道伪装成红色槽钢,完全露出的设计方案。
地面有所收敛,运用了莱姆石质感的小方砖去承托已经足够有设计感的桌椅。
餐厨区域呈条状,为保证空间舒适性,在这一侧增加了空调设备。平衡了橱柜协调性和边吊高度之后,避免灶台上方吊柜「打架」,运用发光灯箱来修饰了冲突面。与发光灯箱垂直、折叠的便是不锈钢台面和蓝色水晶墙面,透过秩序井然的排列,在居住者的每一次的使用视觉中,有一种自然生长与扎根的感知。
"The Bauhaus Spirit in Detials"
主卧套房、衣帽间及卫生间,都以极简为核心,强调功能性,删繁就简。衣帽间仅保留两扇镜面柜门去放大空间感,其他均延续桦木元素,与其他公共空间的风格相呼应。
主卧用了大量留白的设计手法,去呈现一个干净的空间。仅在吊顶的位置,用三角形桦木饰面造型去替代传统的边吊,避免了常规设计的突兀感,让空间更具艺术性。整体空间以桦木元素为纽带,又运用了色彩去串联自然与现代的平衡,营造出舒适且富有层次感的休憩氛围。
卫生间沿用桦木海洋板,以洞石做台面,伴随渐变黄色系小砖以及深色水磨石的地面纹理,让空间保持高级感。基于直线条的视觉特点,抛弃造型,去追求日常的横平竖直。在日常中建立非日常的瞬间,以此调动我们的感知。当水气蔓延,烟雾上升,居住者一定会注意到这些美丽的空间节奏。
次卧依然保留了家的风格,以桦木做细节装饰,成为空间的骨骼线,更巧妙融入做拉手,成为点睛之笔。次卫则选择了与黄色相对应的克莱因蓝,非常具有包豪斯特质的玻璃门以及长条瓷砖,表达了对固有卫生间印象的打破,并作出时下多元化的表达。
相关案例推荐
地平线设计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