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个家凭借大胆的用色和材料而让人印象深刻,暗色系不再只带有阴郁的标签,它是可以把快乐开心的那部分烘托出来的底色,散发出灿烂的吸引力。”
泡泡玛特作为一个潮流文化娱乐集团,喜欢手办的人对它如数家珍,如今它从手办、各种联名系列到传统纸媒的推出,在共鸣精神领域内一路高歌猛进,一次次完成了品牌更新的表达。
当青年人在追逐这些可以让自己开心的一部分,大多数人也有着另一面的疑问:主要提供情绪价值的一种流行经济体如何靠着IP、社交热度和内容运营,实现商业价值?
原因在泡泡玛特的背后,创造力、自我表达和陪伴,始终是内容的支撑重点。
这些同样是我们在设计行业内一直围绕的轴心问题——建造一个专属于自己的家,只要打开门,来访者就可以感受到屋主对色彩和生活的独有表达和使用,屋主们在图纸上不仅演练着行李箱、家政设备的尺寸,也在和我们一起探寻,如何在生活中找到让自己快乐、平静的部分?如何妥善地把这部分放入家中,并能时时和这种快乐的情绪相伴?
这一集的家,我们将为屋主的个性生活和拥有的众多手办公仔设计一个家,暗色系被选为烘托出快乐和炫彩的底色,为心爱的收藏腾出空间不难,难的是让它真正成为生活空间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孤立的展示柜。
推开门的瞬间,bearbrick&colt水果系列的手办早已在候场,大胆的焦点在陈述着最佳欢迎辞,如同策展人把珍宝安放在美术馆的聚光灯下,这是一个性鲜明的家。
玄关成为一个枢纽,延伸出四通八达的连接,进门处是一组方便整理的鞋包柜,隐匿在沉静的暗色系里,它达到足够用的容量就很合适。
客厅是被灰色一点点浸满的。家里有很多需要陪伴的物件,屋主的个性将展现于此,心情愉悦的部分纷纷散落在沉静的屋内等待被发现。
客厅穿透隔壁的房间,扩开了更大的视野,凭借大胆的用色和材料而让人印象深刻,暗色系不再只带有阴郁的标签,它是可以把快乐的那部分烘托出来的底色,散发出灿烂的吸引力:结构明朗比色彩绚烂更重要。
安静下来看,客厅并没有很复杂的规划,极简的框架盛放着让自己快乐的所有元素,但同时有来自美术馆的肃穆感,墙面《圣殿》系列的画作起了这样的作用。透明茶几的绿色连接件是低调的亮点,色彩在接力奔跑,在这样潮流的家中,沙发的选择反倒不是夸张和惊奇的方向,而是舒适可窝进去的款式,还有必要提及阳台嵌入的家政系统,这些都在表明屋主对居住实际用途的重视,以及对生活的深入感受。
紧挨着黑白格厨房,裸露的柱子采用艺术涂料,手工批刮体现原始柱子的粗糙感,被保留下来的地方成为精彩一笔,精致的、粗粝的共处对比,让空间弥漫张力。
结构完全裸露的厨房空间,以开放式的使用方式展现出来,实际上因为柱体的存在,而出现微妙的边界感,复古的黑白砖,是弹跳的律动,它们从地面攀上墙面,让油烟重地也变身潮流画廊的一隅。实用与个性,从这里起便是共生关系。
暗色不是静止的,是充满流动感的涌进,色彩在沉稳的底色上接力奔跑。
策展式居住是一种选择,如同潘通色卡的散落,玫红色长凳把冰川、沙漠、血管的形态截取进室内,随着流动的还有水墨木纹展现出餐边柜的轮廓,中间区域留出一些方便使用和拿取的空白,用色彩点缀激活空间才是真正的策展智慧。
在这个家里,不能把任何一个空间割裂来看的,当餐厅流向客厅阳台——阳台又折返回房间——空间的连接性从未间断,就连走廊也是一种光线的折返。
与主卧浴缸的舒展诗性不同,走廊上的次卫面积小却显开阔,功能性空间透出艺术气质。当全屋仅保留一间卧室,这个面积有限的清洁空间承担着双重使命:一边以洞穴般的包裹感收容清洁压力,一边用金属移门的冷光划出功能边界——而这一切又被极简的细节处理折叠得不动声色。
从这个空间也可以窥探到照明设计在这个家的运用,设计师说:“平常拍摄较少有灯光的加入,这个项目我更喜欢灯光的融入,它不只是提供功能性的照明,而是可以通过灯光让空间赋予色彩感立体感、空间感、层次感、氛围感。”
对很酷的屋主来说,这里算得上是一个可爱的房间,当走入卧室内部,会发现他们对于休息区域的想法,在最后关头做出了调整:色调开始微亮。
水墨木皮的流动感仅仅抬高及腰线,床铺的感受就完全不一样,视线随之压低,连同深色的地板在一起,随时可以接近地面的高度很容易让人放松。那盏经由红线攀爬的灯,当夜深人静亮起,有理由去想象:画里的世界会不会也跟着亮起来?
顶面的弧线引出衣柜的摆放位置,其实是常见的一种柜体方式:做为休息区域和浴缸区的分界,不同的是,设计穿透柜体,空间的气孔是柜子间的分割和色彩跳跃的组合,储物开始慢慢像一面屏风,立于屋内,兼顾实用和美貌的作用。
浴缸区域是一个非常坦诚的空间,空气里有种安静的质感,整块石材花纹的肌理在爬上一级台阶后,呈现出矛盾的魅力——开放的设计和私密的享受,管线全部隐于墙面,只突出被使用和展示的空间,在这个燥热的夏天里一步步走入冰冰凉凉的氛围, 直到一抹鲜亮的绿撞进视线,那片让心头好物可以呼吸、被欣赏的地方,又会再次出现。
相关案例推荐

武汉逅屋一舍
设计师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