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个房子是为四口之家的生活而规划的,木纹质感铺满墙面,或者用来压低床背营造舒适感,无主灯光源散布,只在需要的时候出现,这些在酒店设计中的经典的手法一旦用于家居中,就会衍生出令人舒坦的秩序感。”
不止一个屋主跟我们提起过一个清晰的偏好:一个家,为什么不能像一间真正舒服的酒店那样好住?
酒店设计从以前提及时的冰冷疏离,慢慢变成“能经受生活高频使用的设计参考”,这种过程的变化,是空间服务于人的细节越来越紧密。
屋主们的向往,并非简单的风格模仿,高级感只是一个标签,酒店空间往往藏着对疲惫身体最直接的安抚—— 灯光恰当地散落在需要的位置;伸手可得的收纳一点点吃掉储物量;运用的材质都经得起频繁使用的考验;而开阔的流动感,才让人们真正放松下来——这些恰恰是家庭生活空间所渴望的。
这一集的家,屋主在生活游历之后,有着同样的需求。
从鱼骨拼地板开始,就能感受到屋主每次归家时的顺畅、安心,不依赖装饰的空间倒显干净利落,这首先是一个很好打扫的家,其次吸引我们的,是视线径直穿过客厅,毫无阻挡地抵达那个打开的与空间连为一体的书房。
这里没有考虑过任何“气派/正式的”茶几,也没有忽略坐在沙发旁时那份抬手取物的自然习惯,相比较空间内线条的硬朗,软装上则是圆润和软糯的方向,一个透明的边几,红色灵动缠绕,坐感舒适的布艺沙发,这样的对比中,空间有微妙平衡。
这个家里公共区域的划分很清晰,衍生出令人舒坦的秩序感,木地板和顶面木饰面是两条温暖的延伸,穿越经典黑白灰的清爽利落。
空间内的功能设计,比如电视柜、餐边柜、杂物柜等,多是平整无痕的表面,尤其在客厅部分预留了大片空白,这里有视觉的纯粹,也覆盖日常的需求,设计师用线条来制造使用时的生活波动,储物集中在一角而让客厅空间更释放、轻松。
原有厨房功能单一,设计师借用结构的错位,增加了西厨空间,就连冰箱也可以从厨房腾出而不显突兀,灵活轻巧的圆桌是这里的好选择,围绕的暗色餐边柜藏着用餐的多种用途,操作台的背后艺术玻璃,借用了背后走廊的光线进入,在每个细节上考虑着生活的便利性。
客餐厅的边界需要一点想象:白色的部分是厨房原本的墙体,设计师用亮白色饰面,并在墙面夹角处嵌入一列镜面延伸空间,让它看起来,像是轻轻立着的一组柜子,但其实,真正能用的储物空间,只在靠近餐厅的这一面向前探出了一小部分。体量不大,足以分担重任,可以补充餐厅区域的使用,比如放进一些纸巾、杯子、零食等。
经由走廊上的梳妆台,进入卧室,分区明朗始终是这个家的一大优点。极简的细节处理,替人们规避掉更多糟杂信息。
主卧和次卧这两个房间相互呼应,木纹质感铺满墙面,或者用来压低床背营造舒适感,无主灯光源散布,只在需要的时候出现,这些在酒店设计中的经典的手法一旦用于家居中,就会衍生出令人舒坦的秩序感。
在沙发背后,打开的卧室变成了书房,开放的状态维系着与客餐厅的联结,木饰面从顶面转折而下化成可储物的柜子,这个区域带着一点木屋的安静状态和灯光的喜悦,在书房的专注不会被真正的硬性壁垒打断,偶尔抬眼,和家人的互动流动着存在。
相关案例推荐

武汉逅屋一舍
设计师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