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侘寂(wabi sabi),一般指朴素又安静的事物。空间素雅、自然、粗野的特性,看似粗陋,却是空间美学的一种境界,正如此案所表达的对美好生活的一种理解。
整个公共区域呈开放式设计,最大化地释放空间,客厅空间与餐厅、阳台连接成一体,阳台增设木质地台,保持各自功能的独立性的同时,又增强了彼此的互动和视觉渗透关系。
原始户型优缺点分析
优点:
户型基础规整:整体轮廓方正,空间比例均衡,为后期改造提供稳定框架,减少异形空间带来的设计限制。
采光潜力充足:外围开窗面连贯(从改造后布局反推),若优化空间通透性,可实现公区与卧室的自然光照覆盖。
功能区可塑性强:原始房间划分清晰,通过非承重墙拆除,可灵活重组空间(如合并客餐厨、调整卧室边界)。
缺点:
空间割裂严重:客、餐、厨各自独立,互动性差(如烹饪时与客厅家人无交流),且小空间导致家具摆放局促。
收纳系统缺失:原始布局未预留柜体空间,衣物、杂物易堆积,长期居住易显杂乱。
动静分区模糊:卧室与公共区无明确过渡(如卧室门直接对客厅),私密性受干扰(如看电视声音影响休息)。
卫浴效率低下:单卫浴布局,且原始位置可能导致早晚高峰 “排队”,缺乏干湿分离,潮湿问题突出。
通过拆除非承重墙重构空间、植入系统性收纳、强化功能复合性,原始户型的 “割裂、杂乱、低效” 问题被彻底解决,最终实现:
空间感翻倍:LDK 一体化让公区通透敞亮,小户型也有大宅既视感;
储物无压力:垂直收纳覆盖全户型,杂物 “隐身”,家更整洁;
体验更舒适:动静分区 + 卫浴三分离,兼顾互动与私密,适配多口之家日常需求。
这种改造思路,本质是 “以功能为核心,让空间服务于生活”,既保留户型基础优势,又精准解决居住痛点,是中小户型改造的典型范本。
客厅吊顶以圆弧的形式作为过渡,打破常规的方正结构,在细枝末节处与走廊、卧室的圆弧作联动,强调了空间的整体性,又使空间变得细腻而富于变化,
无主灯设计尽量降低了室内光强度,不管是客厅还是寝室都以引入自然光为主。阳台梦幻帘为室内提供了充足的自然光线,营造出温柔的居家感。
餐厅采用餐岛台一体式设计,精简地利用空间。枫木餐桌椅、灯具、皮质等材质的自然质感相得益彰,让空间充满生活的味道,也让心情得到放松。大面镜面的加入,放大了空间的视野和进深感,也让原本不大的空间更显宽敞。
卧室摈弃了传统的床头板设计,而以半墙和木饰面构成的内嵌结构作为其功能的衍生,便于居者放置一些不大的物件。左侧临飘窗打造出梳妆台,让空间利用实现最大化。线条间的曲直相合干净利落,让观感上也能舒服到极致。
相关案例推荐

陈阳
设计师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