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案是位于京郊一处109㎡的公寓,背靠山色,自然又有生命力。房子是女儿专为父母退休生活购置,希望他们能在这里与自然相伴、轻松生活。长辈二人虽是已知天命的年龄,但身强体健,心态也很年轻态。他们想要一个时尚的家,希望孩子们能够常常回来一起小住,两代人交谈间的语气和眼神都充满对彼此的关照。所以,在设计上我们没有局限于适老化装置,而是聚焦于舒适的居住体验和未来适老设计的预留上。
以「准适老房」作为设计切入点,我们重新解构封闭的居室布局,以满足子女偶住的需求,视觉体验营造惬意时尚的空间氛围;拉通洄游动线,调动空间互动关系,形成自如行走体验;从主卧延伸至玄关的走廊串联起方便的生活基能,又形成一条「生命动线」,在未来长辈需紧急就医时能够快速转移。流动的「生命动线」贯穿整个设计,让家的故事在空间内得到呈现,由着建筑结构转化为家人间的情感延伸。
原始户型是三居,两间次卧位于同侧;家居动线不畅,各空间封闭且独立;入户玄关过于局促且没有遮挡;家中常住人口为父母二人,女儿偶尔同住,三间卧室,只需保留两间即可。
1.打开原始封闭的独立空间,由一条洄游动线串联起玄关、干区、客卫、主卫、家政柜。入户豁然开朗的同时功能齐备,消解了走廊与靠墙空间的浪费,空间也变得开合自如。
2.将并列的两间次卧打通,成就一个拥有衣帽间和梳妆台的女儿房,家人共享空间形成联结。
3.打开原本狭窄封闭的厨房,以开放式展现自由状态,餐岛组合形成了丰富的功能组合。
4.主卧通过滑轨移门划分区域,关闭是内向的休憩空间,打开后与主卫搭配形成套房。
原始玄关一览无余,我们通过一组若隐若现的木格栅屏风进行隔断,划分区域的同时还可以让空间内的自然光线相互连接。
玄关侧向浅色收纳柜预留了一处置物台,便于归家后随手放置小物;侧方镜面移门,用于家人进出整理仪容。上下格栅延伸至公区与保持空间语言一致,解决引光问题,过滤归家前的疲倦情绪。
深色悬空收纳柜,上方做封闭处理,储存不常用物,底部悬空,放置常穿鞋。空间在颜色与层次中,具备了丰富的体验感。
厨房每个功能区域都能合理且便捷地满足不同需求。岛台在厨房的中间位置,与餐桌组合,促成了中心的洄游动线,形成一种流动的体验;吊柜充分利用了纵向空间存放厨具;电气柜嵌入柜内方便使用,同时保持整体视觉统一。
将原本客餐厨打通,促成开放式格局,以丰富空间的使用场景。餐桌与岛台相连,满足多人同时用餐;同步建立的收纳柜,为厨房用具提供储存支持,内嵌冰箱便于随取随用;上方横梁使用弧度包裹,让空间看起来更具连贯性;形成一种开放自在的体验。
玄关顺延而来的墙体上下方均采用了木格栅,贯穿至客厅深处,空间视线自然延伸。客厅的地毯、圆几、沙发、纱帘交错围合,为家人提供了一个松弛的互动区域。
便捷通往主卧的隐形门融入客厅墙体,不仅实现了功能性需要,还与整体设计风格相融合,打开可以快速进入休息区,关闭保证了一定的隐私性。
顺应行走状态的斜切电视柜,可以保证家人行走时的舒适感受,同步增加视觉层次。
走廊直通主卧,两侧功能分别建立,行走路径灵活多样。组合洗衣机和烘衣机有序节省空间,让家事变得更加高效快捷。
出于视觉极简的考虑,走廊材料延续,营造出整洁、平衡的观感。每日家事在快速便捷的动线和规整的分区中,消解了不变的生活状态。
次卫上下方透光格栅,既可以补充照明又能够增加空间通透感;收纳柜上方封闭,存储日用品,下方留空,放置杂志便于查阅;内置灯带可以随心调节,满足不同场景需求。
镜面移门划分区域,走廊两侧功能有序建立,满足家庭成员不同的需求。光线、视线、动线交融,形成空间、记忆和感官联动。
主卧功能齐备且空间充裕,考虑到行走尺度的预留,床尾搭配一组悬空柜,代替传统满墙柜,简洁轻盈,以便随时置物。床体后方我们设计了床头背板,增加空间层次,背板内植入灯带,调动柔和放松的休憩氛围。
移门旁的薄柜,补充主卧衣物收纳使用,可以用于存放父母的贴身衣物。木色交错的空间,卧室也愈加纯粹,有一种似有若无的松弛感。
主卫采用干湿分离的布局,通过玻璃移门将洗浴区和马桶区分隔开,提高空间的使用率,满足家人不同需求。
次卧的空间可以细分为休息区和衣帽间。休息区背景墙的以深色打底,调和出安静和放松感;侧面的不锈钢置物架,自由放置自己喜爱的展品。
衣帽间规划了挂衣区、折叠区和配饰区等,通顶的灰色玻璃高柜让柜体的存在感被降至最低,衣物饰品一目了然。女儿不在家居住时,阿姨也依然可以充分利用预留的梳妆台,去到她的空间打扮整理,在空间上形成联结。
相关案例推荐
行十设计
设计师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