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找上我们之前,业主母女刚从泰国度假归来。在酒店里放松、休闲的时光,在两人心里留下了美好的印记。新家只有母亲和女儿两人居住,将度假酒店的氛围搬进新家,就成了自然而然的选择。
在此基础上,两人各自有些功能性的需求。50+的妈妈希望有足够多的储物空间和一个大厨房;25+的女儿想要一个可以冲咖啡、备课、做手帐的大岛台。更重要的是,两代人的生活习惯不同,希望新家能够将这些不同包容,消除矛盾。
这是一套独属于母女两人的房子,因此有着浓浓的「女性特质」,不仅仅是身高友好、材质温柔、收纳充足等等,而是更本质的——平等性。在这个家里不存在“第二性”。
原户型三房两厅,足足110平使用面积,对二人之家来说绰绰有余。但要将空间充分利用起来,却需要对布局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
在设计时,我们就定下了公区互相陪伴、私区各自独立、增大储物容量的基本思路。于是,改造方向逐渐定型。
2⃣️公区设计
客厅、厨房是母女两人共处的空间,我们的思路是尽量做到开阔,两人的生活需求同时满足!客厅沙发采用围合布局,日常便围绕着地毯展开。这里可以生发出很多场景——母亲在看书,女儿在地毯上做手帐,又或者是两人一同看书、看电视……
厨房满足了母亲要求的「大」和女儿要求的「西厨区」,我们通过合并餐厨区,打造中岛厨房,实现了功能的“不打架”。
3⃣️ 充足收纳
家有长辈,收纳充足必不可少。玄关有三个鞋柜,客卧有换季收纳柜,走廊有家政柜,母亲房还有一个800库,在收纳上绝不含糊。
对于共居的母女两代人来说,两人都是新家的主人,主案设计师同为女性,更细腻地捕捉到这种亲人之间关系的张力。因此在这次的设计中,我们从双方的需求出发,做到平衡与和谐。
新砌墙体充当了入户隔断,矮柜用以补充入户收纳。台面上是摆放绿植或是挂画,都可以随心情和季节更替。
进入家门,心情应当是放松、舒畅、安全的。为此,我们将玄关扩大成门厅,坐上换鞋凳,缓缓打理一天的疲劳和情绪。
从客厅开始,感受到更浓郁的东南亚自然风格。全屋通铺多层实木地板,家具的颜色介于胡桃木色与黑色之间,是母女俩人都喜欢的经典风格。
单人沙发、绿植、落地灯组成了一个温馨的阅读角。落地灯来自宜家(泰尔比恩)。沙发背后的摄影作品来自业主的朋友,黑白纪实的画面让人想起马格南图片社在世界各地活跃的年代,隐秘地给这家增添了一丝人文气息。
吧台承担了备餐、用餐、办公、看书、储物等多重功能。高90厘米,人坐上去之后能将脚踩在吧台凳上。调上一杯鸡尾酒,坐在吧台上打开电脑看工作文档,是否很像《傲骨贤妻》中的场景?
与业主商量过后,我们在局部采用了软膜天花,另外在镜柜边缘形成环绕照明,绝对的化妆人士友好。墙面砌出壁龛,用来放需要通风透气的电动牙刷和洗手液,又可以保持台面干净。
在工艺,通过找坡引导水流向下水口,这样一来就可以免去挡水条,降低了绊倒的风险。
瓷砖的搭配上,与主卫相反——地面铺奶油纯色瓷砖,墙面铺木纹砖。一点点巧思,给房屋增添乐趣。
淋浴区铺颜色更深的木纹砖。淋浴区做了下沉设计,以防溅水。
母女俩的卫生间分开使用,因此主卫也是一个重度使用空间,配色上以简洁、好打理的奶油色为主。
母亲房配色淡雅。最早的方案中,我们在主卧加入了一些装饰,都被业主妈妈一一否决:“简单耐看就好。”方案改动后,卧室以最自然、舒适的形态呈现。
墙面以床头为界,上下刷了不同色的乳胶漆,中间装饰实木条,视觉上模拟了护墙板,预算上却节省了下来,花在更需要的地方(比如中央空调和全屋地暖)。
业主妈妈一开始就想要一个衣帽间,并且主动提出以架子代替层板,因为这样“更好用”。于是我们借用了原本属于主卧和主卫之间的过道空间,放下了这样一个衣帽“盒子”。
阳台的角落里隐藏着一扇厚重的实木双开门,这里就是女儿卧室的大门。
1.5米的单人床安排在角落。业主在海外留学时,一直习惯床两面靠墙,异国生活留下了烙印,如今在新家里也做了相似的布置。
回到一开始的玄关位置。我们保留了一个客卧,亲友拜访的时候方便留宿。当然,它还有另一个重要功能——承担全屋的换季收纳。
拉开柜门,梯子、电扇、挂烫机、矿泉水……这些堪称“收纳粉碎机”的杂物都一一摆放整齐。
至此,母女俩提出的愿望,都逐一实现。
相关案例推荐

设计巷川
设计师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