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屋主情况】
屋主于2022年8月经朋友推荐联系到我们,同年12月正式签订设计协议,此时距离房屋交付尚有一年时间。直至2023年底,我们首次勘测现场并启动实质设计工作。
这个四口之家由夫妻二人与两个大小孩组成。女主人干练精致,富有文艺气质,对生活品质有较高要求;男主人性格随和低调,热衷体育运动。自初次沟通起,他们便表现出对我们设计的高度认可与充分信任,这份默契令我倍感珍惜。整个设计阶段推进顺利,尤其欣慰的是,屋主一家对我提出的突破性改造方案欣然接受。基于这份信任,项目自2024年3月正式施工,历时一年圆满完成,为他们打造出这个理想中的温暖新家。
【设计需求】
1. 满足四口人居住,需保留三间卧室;
2. 重视收纳系统,希望增设大量储物空间以存放衣物;
3. 偏爱中古风格,同时青睐极简元素,可接受适度混搭;
4. 厨房需宽敞明快,便于操作与施展厨艺;
5. 男主人爱好品茶,需设置舒适茶区用于与友人共聚交谈。
本项目原始建筑面积135平米,本来是一个四房双卫的结构。交付前有一个房间没有砌墙,让客厅变成了一个面积较大的空间,但是两根十字交叉的横梁对设计有一定局限。其余的三个卧室面积都不大,虽然主卧拥有一个衣帽间,但是实际的利用价值也不高。其次厨房面积也较小,很多功能都难以满足。最后主卫的面积也不大,很难实现干湿分离。
本案旨在打破传统空间的固有界限,构建一个围绕生活本身自由生长的居所。
设计以居中布局的沙发为核心,解放四周动线,让家人的互动与窗外景致成为空间真正的主角。我们通过打开厨房、整合功能、优化收纳,最大化地实现了视野的通透与行为的自由。
最终,一个不仅能够“揽收美景”,更能“包揽生活所有场景”的家得以呈现。它超越了物理的限制,成为了一个充满呼吸感、陪伴与温度的情感容器。
具体设计策略如下:
1. 调整客厅布局,居中布置双面沙发,使坐席皆可朝向江面,充分引入四季江景。结合嵌入式电视墙,兼顾观看功能与客餐厅区隔。
2. 靠窗设置整面书柜与茶桌一体区,在满足储物之余,为业主提供品茶观景的休闲场景。
3. 打开厨房,与餐厅整合为餐厨一体空间,增设餐边柜容纳冰箱与蒸烤箱等设备,并设置3米长岛台与餐桌一体化设计,增强社交与宴客能力。
4. 扩展主卧面积,于床尾设计整面连续衣柜,并延伸至窗侧形成飘窗休闲区,大幅提升储物量与空间功能。
5. 优化主卫布局,实现干湿分离,提升使用舒适性与效率。
电视墙隔断在划分空间的同时,为玄关提供了视觉缓冲,营造出含蓄而富有层次的美感。
玄关采用悬空式非顶天鞋柜,营造视觉通透感。其上方的洞洞板装置将电表箱与储物功能整合于一体。整体造型如一幅现代长卷,兼顾实用与美学。
沙发以中心布局方式打破传统靠墙模式,赋予空间更多动态与自由感。
利用定制柜体巧妙包裹原有柱体,不仅弱化了阳台与客厅的边界感,也更强化了空间的整体性与现代气质。
通过不同标高的吊顶语言,对原始空间结构进行重构与定义,中央结构梁经强化处理后,不仅未形成视觉阻碍,反而转化为空间中的核心造型元素,成为贯穿整体的视觉锚点。
棕色墙面作为空间唯一的主导色,低调而包容,与实木斗柜的温润质感、落地灯的简约造型和谐共融,共同塑造出沉稳且协调的视觉氛围。
吊顶的磁吸轨道与定制柜体拉手巧妙的组合。
定制整面书墙与茶桌一体化设计,在提供充足藏书及收纳空间的同时,亦为屋主营造出一处可静心品茗、畅谈会友的专属人文角落,实现了功能与情感的融合。
茶桌与中心沙发形成位置呼应,进一步增强了空间的对话性与社交互动可能。
电动窗帘一键开启,即可坐拥无遮挡的完整江面视野。
走廊端景设置开放柜,形成迂回动线,避免视野一览无余,增强空间层次与探索感。
将厨房打开,与餐厅整合为一体化餐厨空间,并设置餐边柜嵌入冰箱、蒸烤箱等设备。
原始厨房空间设计了中厨使用的烟机灶具,水槽与洗碗机。
总长3m的岛台能满足多人宴客的需求。
主卧室延续了客厅的棕色调,与温润的木质家具相搭配,共同营造出深邃、沉稳且富有质感的休憩氛围。
胡桃木百叶帘不仅是调节光线的功能性构件,更是塑造空间气质的关键元素。不仅为室内带来富有节奏的光影变化,也强化了整体沉稳、静谧而不失温度的氛围感受。
床头配置实木斗柜,兼具小件物品收纳功能。
悬浮吊顶搭配柔和的漫射光源,极大提升了空间的视觉舒适度与沉浸感,成为夜晚氛围营造的关键。
床尾设计了一整面衣柜。
衣帽间靠窗设计了妆台。
相关案例推荐
杨瀚
设计师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