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屋主M女士是胶片机爱好者,她用胶片定格过武汉的缥缈晨雾、异乡的市井街道,对于生活温度的捕捉异常细腻,每一张胶片都避开了修图和美颜,呈现的画质和瑕疵,正如生活中寻找的、那些令人踏实的粗粝和温暖。
她和丈夫新婚不久,这一集的家算得上是他们的婚房,多年的留学经历教会他们空间里「动线自由」的重要性——俩人青睐一个自由开阔、使用便利的房子。
这个家,正在迎接着很多朋友和家人的串门儿,未来会有孩子带来的生活变化和新需求,小家庭的起航与规划,等待胶片质感编织出彩色的生活。设计师对处于这样人生阶段的屋主,如何在家居设计上做出可编辑性?跟我们一起来逛逛。
踏入屋内,印象最深的感受是房子被充足的光照所覆盖,整个客餐厅以无边际的状态呈现,这个家就像显影池,经由时间的叠印、记忆的拓片,一点点显现出生活场景。
改造过后的客厅,盛放着自然系的生活方式,目之所及都是可移动调整的布局。浅色的艺术涂料是重要的底妆,散落的重色系刚好为这个家增添温暖醇厚的巧克力色彩,那些平行或垂直的线条,呼之欲出的延伸和有意无意的指向,是客厅给秩序感留下的呼吸缝。
暗色系的模块沙发犹如几块吸饱阳光的海绵,在生活里本身就具有可挪动的灵活性,不靠墙的摆放让这里更显优势,围绕着沙发而铺开的洄游路线,实现观影/阅读/社交模式的切换,新婚夫妇抱着洗衣篮走向家政区的路径,与端着咖啡走向窗户的弧线,在此形成不交错的浪漫动线,将来有了孩子后,搬开茶几,这里又能成为一个流连忘返的天地。
就像为这个客厅扣上一枚别致的纽扣,这个区域以骨骼线条的挺拔气质而出众,线条的分割不是随意而就,配合梁体的穿入、以及背景松弛的画布涂写,都是这面墙设计的初衷。
当夫妻俩在家里自在放松时,骨骼线背后藏起的洗烘机已经自顾自地在工作,生活琐碎被设计妥善安置,只需要提前预留好下水管道和电源,公共空间的可活动面积就能最大化地使用。
沙发这一面是骨骼线条的另一端映照,这里不过分凸显它,整排收纳隐于墙面的同色处理方式中,只开放出一小排唾手可得的展示,与波士顿蕨、孔雀木共同生长的客厅,将会释放更多放松和沉浸的曼妙时刻,另外,很快能收拾干净的客厅,对儿童也很友好。
晨昏线起伏,有落地灯温柔相伴,当罗马帘降落,阳光在储物墙投射出齿孔般的光斑,那些井井有条的生活琐碎有了菲林片的诗意显影。
别忘了,这个家最开始是被餐厨区域迎接的,一个会做饭的爱人将会打理这里,并且对操作台的尺寸、设备电器的收纳极尽考量,改造后的餐厨是不孤独的烹饪区,如果再注意看,这对「可分可合」的岛台与餐桌,将会给出新的互动灵感。
三层纸艺吊灯层层下降,恍若将月相变化引入室内,石材和木头的再一次配合,若即若离,这些用分离制造出的亲密感,让餐厅在有限的面积能有更多使用方式。
单独使用时:纹理粗犷的大理石岛台切菜备餐,浅色圆形餐桌托着早餐咖啡;聚会时旋身相拥:组合成多人宴客长席,深色木质与岛台如同榫卯咬合,从灶台——岛台——餐桌形成黄金三角。
主卧只需要一卷木格的铺开,安静的氛围就腾起,装饰画的截取、金属把手的细微点缀,旧时光会因此而来,朴素的油画质感,日夜帘将会覆盖晨昏天光,很好沉浸。
客卧是长辈和朋友们的安心留宿,移掉飘窗后,嵌入的收纳让房间每一寸都在被好好使用,中性色是不会出错的搭配,就连光线都晕染出同色系的治愈感。
相关案例推荐

武汉逅屋一舍
设计师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