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自然山水与建筑空间,不应是背道而驰的对立关系,探寻两者共生的可能,是本案的缘起。项目坐落于瓯江之畔,除却江水延绵不息带来的丰沛生命力,独属于瓯越之地的文明亦是空间的注脚。
设计自此为始,构筑一个坐落江边的现代住宅,结合居者的需求表达,融入东方独有的内敛意蕴,自此,一个传情达意的空间诞生。
自然山水与建筑空间,不应是背道而驰的对立关系,探寻两者共生的可能,是本案的缘起。项目坐落于瓯江之畔,除却江水延绵不息带来的丰沛生命力,独属于瓯越之地的文明亦是空间的注脚。
设计自此为始,构筑一个坐落江边的现代住宅,结合居者的需求表达,融入东方独有的内敛意蕴,自此,一个传情达意的空间诞生。
金属雕刻《清明上河图》
徐文镜:《天人合一》
大休丝弦古琴斫造工艺,缘起大休上人(1870-1932)于1912年传艺给徐文镜,平生以设海表琴台,公诸同好为愿,祈华夏徽音未成绝响,著有镜斋十二琴铭,造诣极深。
以形达意,溯本之源。
世界辽阔,但在这瓯江一畔,独隐于外,将这千年的东方余韵,娓娓道来。
出自制琴大师徐文境之手的《天人合一》,隐喻着琴房的功能表现。源于江畔的山水意象被拆解重读,最终体现在空间想象的描摹中。此处宛若山间的一处平台,树木丛生,引石落座,在山明气清的晨曦中,就着露水弹奏,向着山脚下眺望,还能看到《清明山河图》所表达的市井风光。
扶手椅:卢志荣_MERA
圆凳:卢志荣_POZA
避开寻常的客厅形式,以一席茶桌,述尽一室之妙,人与人的相处,隔着杯盏间氤氲的雾气,“察言观色”同样是沟通的一大题。
茶杯出自古琴演奏家、作曲家 魏胜宝之手。
挑空的结构带来更为开阔视野感受,空间纵向关系的拉长提供丰富的体量感。窗帘如水流般一路倾泻而下,再经地毯的深蓝纹理勾勒出波动的水纹。
向内部深入的过程也别具趣味,如沿山径而行,视线始终无法窥得全貌,却也正是这半掩半藏勾着引人遐想的好奇。
结构为笔,空间成笺
水墨山水从来不只是画纸上寥寥几笔的残影,更代表着内心的出走与想象的描摹。当结构成为手中之笔,空间自然成笺,勾勒心中瓯江之畔的自然风光。
灯饰起伏的形状,像云般飘逸随性,桌面层叠,则为山峦林立,大理石的天然纹理如水流般静默无声,又具磅礴之力,最终组合成一幅立体的水墨丹青。
狭长的廊道,在弧形的柱体分割下,形成水流般的蜿蜒痕迹,随光倾泻而入,平静无波,空灵无痕,映衬着卧室空间,柔软清逸。
纵观整个二层空间,更像是被氤氲的雾气包裹的山峰,柔白的光晕撒了一地,轻慢,却又仿佛有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对于居住空间来说,卧室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柔软,却能包容一切情绪的所在,平静、温柔、有力。
以窗外的景致延伸入内,化解空间内与外的隔阂感。
山林与城市,江畔与高楼,化作一场心灵的漂泊。东方内敛达意的气场氤氲于室,行走的过程仿佛穿梭在解构的自然之中,形与行,同音不同义的两个字在此处得到相同的理解,因行走而处处呈形,完成静态空间内的动态笔韵。
屋主精通音律,且颇爱收藏字画艺术。但我们始终认为,收藏品的本质是承载文化与经历,它的存在应是引起以记忆为开篇的交流,因此它们的归宿不该是死板的展示橱窗,而是存在于空间任何一个不经意的角落,与不同的空间功能相为组合,从而传达藏品本身的装饰意义与文化脉络。
山峦曲折,信步而行。
想象在山林的岔路间穿行,随着辗转停驻,眼前的景致不断变换,专注于一景一物,感受行走的妙处。
设计除了描摹具象的山水之外,还意图构建置身其中的真实体验,曲折、遮蔽、逡巡……皆为设计的表现手法,最终还原山林溪谷的层次与豁达之感。
不做满盈的空间,是为给想象留有余地。
在此间攀爬而上,沿途的白墙无限延展空间的维度,映画弧形的线条,勾勒山谷的起伏。经过建筑思维的意会拆解,瓯江的山水被分散呈现于空间的各处,自然与建筑,边界早已消解。
相关案例推荐
童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