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位于繁华区域却能拥有整片山景”,在厦门岛内最高峰云顶岩的山麓,这片半山庄园式住宅区里,屋主一家过着傍山而居的惬意生活。
“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空间,
可以不被打扰的做自己的事儿,
要聚在一起的时候也足够宽敞。
住进新家之后,
感觉每个人都更爱待在家里了!”
工作繁忙的屋主对新家的构想是明亮大气、实用性强、便于打理的现代风格,希望每位家庭成员都能够拥有舒适的生活空间。
↑ 设计前的家
↑ 设计后的家
拿到这个家的原始户型图,被略多承重墙与管道框定的整体格局可改动的空间不大,除了进门过道较长、主卧配比过大之外,粗看之下似乎没有特别大的“硬伤”。
但在满足屋主一家常住5口人+1个保姆的居住需求上,还是存在需要优化的地方,因此设计师将本次设计平面规划的重点落在:
1 平衡空间的尺度与使用感受
① 调整厨房与生活阳台的入口位置,形成U形厨房与L形生活阳台布局。改变保姆房入口方向,让家务空间与行走动线更加合理
② 协调主卧、儿童房、书房的空间尺度,使每个空间都能够拥有较好的品质感
2 为全家规划充足的收纳空间
为各个功能区域增加充足的收纳空间。设计后,全家的收纳量合计近37 m³
映衬着窗外成片的绿意,家仿佛成为连接都市生活与自然的桥梁。在克制的色块与材质的穿插中,充裕的开窗面积让窗外的景观成为家里最好的点缀。
客厅面宽近6m,将沙发放在与电视距离恰当的位置后,恰好在空间中形成以沙发为中心的洄游动线。
收纳柜沿着西厨吧台一直延伸至沙发背后,成为背景墙的一部分,与木色、黑色材质形成相互错动叠加的层次感。
● 纯黑色钢琴与其他黑色色块相呼应,平衡了背景墙的视觉重量
沙发旁,茶桌兼岛台是屋主最常停留的区域之一。
宽敞的台面满足物品陈列的需求,一旁嵌入式冰箱与小家电的搭配,不论是招待亲友或是办公与休闲时间,都能游刃有余的布置出水果与茶歇。
电视背景墙依旧是以体块为主要表达形式。
左侧木质镂空隔断不仅作延长背景墙之用,使空间重心不至于偏移,还避免了视线从客厅直达主卧,为主卧保证一定的私密感。
由于客厅的门窗比较低且无法拆改,设计师在最低的门框周围增加了色调相符的几何造型,拉高了整体的视觉重心,强调了阳台的存在。
沿着走廊的一整面收纳柜,通过材质的延伸实现了空间的串联,让整个家更具有整体性。
通向餐厨一侧的走廊,以柜体的形式填充了原户型墙面的折角,并将长辈房与公卫的入口用隐形门的方式融入其中,使得立面更加完整。若干种材质组合在一起,让过道不显狭长。
穿过走廊,进入餐厨区域,隐藏在墙体里的长虹玻璃推拉门是这里的分界线。关上门,用餐后凌乱亦不会影响其他区域的整洁。
应对时常有多人用餐需求的家庭,圆桌在同等面积下将是更好的选择。环形吊灯与墙面不规则装饰打破了空间略带规矩的沉闷。
餐厅入口处,设计师为有收藏各类红酒、洋酒的男屋主安排了一整面收纳空间,藏露各半的设置便于展示与拿取。酒柜旁的强电箱用柜门进行遮挡,同时让墙面平整有延续感
调整厨房与生活阳台入口后,厨房通过增加岛台的方式形成了U字形布局,将洗切环节的操作区放置在岛台上,在下厨时依然可以拥有与家人交互的场景。
厨房的套框结构拉宽了空间在视觉上的尺度,使之与餐厅的面宽呈对等状态。通过这个手法,消解了墙边凸起的柱子,也让餐厨空间有一定的区隔。
窗户右侧的高柜将承重柱、烟道、管道等囊括其中,通过折角处理与台面的连接让U形更加连贯。
厨房与生活阳台之间的柜体“集成”了多种家电,成为家务的核心区域。
踏上温润舒适的木地板,睡眠区域从这里得到区分。
与客厅相同的朝向让主卧也能够沐浴在整片绿意里,低饱和度的整体搭配稳重而精致,让空间更适合专注于睡眠。
通往阳台的过低的门洞在这里则是用安装在弧形轨道上的整片落地窗帘来弱化。
将面积腾挪给儿童房与书房后,主卧依然拥有足够宽敞的衣帽间与卫生间,两个人同时使用也不在话下。
儿童房目前是姐姐与弟弟的共享空间,上下床+滑梯的经典搭配将娱乐与睡眠组合在一起。后期,可拆卸的滑梯与可移动的上下床将为儿童房带来更大的调整空间。
灰色基调与小面积色彩的搭配运用,让空间拥有童趣的同时也能与家中其他区域的风格相符。
相关案例推荐
设计师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