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空间的尽头是情绪。在这里,它不仅是屋主夫妇爱情的见证者,更是他们性格与喜好的存储器。
我们的屋主彼得是一位热情专注,对品质细节有着极致追求的留法海归,由于工作较为自由,在家办公的时间比较多,于是一个自由开放,温暖纯净,既能激发创作灵感,又能在顷刻间让人松弛下来的清雅空间,是屋主对这个家的期许。
于是,一个简约而富有格调的中古法式空间应运而生。我们将客餐厨和两个次卧完全联通,扩大空间的体量感,从玄关到客厅,从厨房到卧室,每一个角落都诉说着设计与生活的交融,展现着高级质感与大格调。
奶油色墙壁作为背景,为整个空间提供了淡雅的基调。中古家具的点缀,为空间增添了一抹深邃与沉稳。窗户引入自然光的同时,让窗外绿意一并框入室内,使得整个空间更加明亮、通透、郁郁葱葱,用自然之色、简约之形、艺术之魂,营造出一个充满温度与情感的空间。
本案位于上海长宁,使用面积150m²,户型方正,南北贯通。原户型原本是个三房,但是被上家硬隔成了四间,再加上楼层本来就不高,导致采光和通风都非常差。
考虑到屋主是新婚夫妇,暂时只需要一间卧室,于是我们重新梳理空间关系,将除主卧外的其他空间全部打通,并利用多功能家具和隐形门等设计手法,为日后家庭人员变化提供可变空间。
◆ 拆除所有非承重墙,根据屋主实际居住需求,将四房改回至三房,与南阳台连通的卧室则并入客厅。
◆ 将东西两个房间做成半开放式,与中间的客餐厅联通,使其成为一个可开可合的大公区。
◆ 改变原次卫的门洞位置,将其移至玄关,让整个客厅背景更整体简洁。
◆ 入户玄关柜与中岛融为一体,既避免了入户见厕的尴尬,又增加了空间收纳,同时串联起餐厨,使空间在纵横交错,融为一体。
◆ 借用部分书房空间,为主卧增设一个衣帽间,使主卫可以以窗为界整体东移,为次卫和家政间扩容提供了可能。
光,是这里的主角。它从四面窗户洒入,在空间中流连游荡,描摹出家具的轮廓与材质的肌理。室内空间的纯粹与户外自然的丰富相互映衬,细腻的氛围与硬朗的线条和谐共存。精致的物品与质朴的家具交织在一起,以最纯粹的手法呈现出宁静的美。这里,既是一个可以独处的静谧角落,也是一个可以与家人朋友畅谈的共享空间。木质地板与白色的搭配,不仅彰显了空间的温馨氛围,还巧妙地融入了一抹自然韵味。
我们利用电视背景墙,将主卧门隐藏其中。这一设计不仅扩大了客厅的视觉边界,还消解了梁体的存在感,使得客餐厅与书房完美融合,形成一个超长纵深的大横厅。空间的流动性被最大化,功能区域的界限变得模糊,家的整体感更强,生活的互动性也得以提升。
书房的隐形推拉门,简约中藏着巧思,既保持了空间的整体性,又为生活增添了一份雅致与趣味。推开门的瞬间,仿佛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让书房与外界有了更多的互动可能。
入口处的装饰画,以简练的线条或抽象的形态,为这宁静的空间增添了一抹律动的气息。双台面设计,不仅可以满足两个人同时办公或学习,还让空间通过材质自然过渡,显得整洁而流畅。面对窗外的绿意,坐在这里,仿佛置身于自然的怀抱中,思绪也随之自由驰骋。
米白色的布艺沙发是空间的灵魂,它慵懒地舒展着,仿佛在邀请人们随意坐下。无论是蜷缩着阅读,还是与毛孩子们嬉戏,沙发的良好支撑性都能带来极致的舒适体验。一盏落地灯静静地立在角落,在柔和的窗幔下,营造出一处温馨的小天地。这里,生活的节奏变得缓慢而随性,日常的点滴都充满了趣味与温度。
餐区,是家中的情感交汇点,也是生活仪式感的体现。这里摈弃了复杂的装饰,以简洁的设计语言和优雅的家具,诠释着屋主对生活本质的追求。
草编吊灯轻盈地悬挂在上方,朦胧的光影洒下,为空间增添了一抹自然的温暖与平和。中古风格的餐桌椅,以其温润的色调与雅致的线条,为餐区注入了几分闲适的松弛感。圆桌的选用,是设计中的点睛之笔。它不仅象征着和谐与团聚,更在无形中拉近了家人之间的距离。让屋主在品味美食的同时,也能陶醉于艺术的魅力之中,感受生活的细腻与美好。
次卧与客餐厅通过折叠门相连,既保持了独立性,又实现了空间的互动与流动。为了适应未来家庭成员的变化,我们特别选用了墨菲床的设计。可开可合的床体,不仅节省了空间,还为日后的生活增添了甜蜜的可能性。无论是作为客房还是儿童房,这里都能轻松应对。
空间的焦点,是设计师虫子亲手绘制的一幅画作。它以简练而抽象的体块,为次卧注入了一抹浓郁的文艺气息。
厨房以多功能的设计,将中西餐烹饪、阅读休闲融为一体,成为空间中不可或缺的复合功能区。淡雅的色彩基调,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舒适宜人的氛围,让人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餐厅与厨房的设计相互贯通,打破了传统的空间界限,体现了交互功能的精髓。
岛台用浅棕色木纹搭配纯天然石材,冷暖对比中展现出材质的质感与层次。超大的尺度不仅满足了实用需求,更使它成为空间的社交中枢。
为了避免入户即面对卫生间的尴尬,我们将玄关柜与中岛结合,既保留了私密性,又消解了玄关的封闭感。双动线的设计,让归家的脚步变得轻松而从容。无论是向左还是向右,都能自然而然地通往公共区域,实现了不同空间之间的无缝互动。流线型的设计语言,将功能与审美完美结合,赋予空间一种灵动的韵律与柔和的氛围。
相关案例推荐

HO STUDIO
设计师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