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微博上曾有个热搜话题:不结婚,老了独自生活真的会很惨吗?其实,这个话题之所以能引起这么多人讨论,无非就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习惯一个人生活。一个人住究竟有多爽,体会过的人自然都懂,其中最开心的,莫过于能理直气壮地让家里的一切,都符合自己的生活习性。不管是住在大房子还是小房子里,他们总是能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认真生活取悦自己, 将独居的日子过成诗。
就像这位90后独居男青年,从事互联网行业、未婚、日后不打算要小孩的他,目前独自居住在125㎡的家里。设计师在户型与软装上大显身手,为他创造出了一个舒适度与美观性兼具的现代简约风格的居住环境。
· 业主需求:1)独居,日后也不打算要小孩,需要一间书房与衣帽间功能并存的房间;2)原本的两个卫生间保留一个即可;3)原始封闭式厨房改成开放式,优化动线、扩大使用面积;4)玄关需要合理利用,方便进出门时的习惯动作;5)希望整个家的氛围是高级、温馨且舒适的。
原始户型图-
墙体拆除图
新建墙体图
平面布置彩屏图
· 改造亮点
1)打破原本户型布局,对整体户型进行优化;
2)拆除原始厨房的非承重隔墙,将封闭式改为开放式;
3)拆除客厅与阳台之间隔断门,将阳台包入室内,增大视觉面积、增强采光;
4)拆除原始主卧内的卫生间,保留原始客卫;
5)将原次卧入户门外扩,扩大内部面积,设置为书房兼衣帽间。
从原始户型图中可以看到,改造前的玄关与厨房之间有一堵隔墙,虽然两个空间各自独立,但进门后的视觉效果并不明亮通透,狭长的走廊采光效果也比较一般。改造后,厨房与玄关之间的隔墙被拆除,二者之间以一面较短的鞋柜相隔,既能满足业主进出门时随手置物的需求,又能承担部分储物功能,使得进门动线更为完善的同时,整个空间也比之前明亮了不少。推开入户门,映入眼帘的便是明亮开敞的公共区域,颇有豁然开朗之感。
细节上,进门左手边还特意安排了换鞋凳和穿衣镜,方便出门前坐着换鞋和整理仪表。
这面穿衣镜,可以投射出餐厨区域的场景,扩大视觉面积,为没有添加任何多余装饰的木饰面墙,增添了不少趣味性。
穿过玄关移步来到公区,可以看到这里是标准的LDK一体化设计。
客厅、餐厅、厨房呈一体化的开放式布局,仅通过不同的天花板设计区分不同功能区域。
餐厨区域选择通铺吊顶的方式隐藏灯线,除了一盏吸顶灯外,还在四周做了一圈明装轨道灯,让照明光线更为丰富、有层次感。
餐桌即是一张L型吧台,屋主每天除了在这里用餐外,还可以办公或小酌一杯,功能十分丰富。一面长长的白色橱柜从厨房内部一直延伸至沙发旁,冰箱、灶台、水槽、展示区、水吧台连接在一起,大气统一、美观性极强。
水吧台和展示区临近吧台和沙发,无论是从客厅走至此处冲一杯咖啡,还是坐在吧台前把玩一下收藏的小摆件都很方便。
客厅的配色十分克制,白色天花板和储物柜门板搭配棕色木饰面沙发背景墙、沙发、姜黄色单人沙发和灰棕色地砖,营造出静谧、沉稳又安定的居住氛围。
一张素雅的编织地毯铺设在客厅中央,遮挡住了大面积色调较为冰冷的地砖,为了整个空间增添了不少自然气息。沙发、茶几、小边几和单人躺椅的高度较矮,从视觉上拉伸层高,让客厅更显高挑明亮。同时,布艺、绒面、草编、木质、纱帘、玻璃等多种元素交织在一起,也为原本克制的空间,带来了丰富的层次感。
虽然屋主是独居,但依然需要大量的储物空间,以防止未来物品越积累越多,而产生“收纳难”的问题。所以,设计师做了一面储物式电视墙,将电视嵌入其中,这样一来,这面墙既有丰富的储物功能,又不耽误日常观影需求。电视旁做了少部分开放格,屋主收藏的小摆件可以展示出来,让空间更为生动灵活。
改造前,屋主的家是两室一厅的格局,拥有两个卫生间和两间卧室。
但这样的设置,对于独居的他来讲未免显得有些浪费,于是,设计师直接取消一间次卧,将其与原始主卫整合成一间宽敞的多功能房,内含衣帽间和书房两种功能。
同时,也让独居的屋主拥有了一个功能堪比五星级酒店的主卧套房,私密性性也很强。
穿过主卧门洞向右转,便能抵达屋主的睡眠空间。这里延续了公区现代简约的设计理念,大面积白色+大地色为主基调,米色的床体和百叶帘几乎墙面融为一体,营造出干净、舒适又具有内敛之美的睡眠氛围。
从睡眠区走出来继续往里走,是书房+衣帽间。虽然这个房间的门洞较窄,却依然做了通顶双开门的设计,每天进进出出时很有仪式感,视觉上也显得更为大气优雅。
房间内部布局简约干净,左侧是沙发休憩区,右侧是正面墙的通顶衣柜。临窗处,则安排了一面书柜和一张简单的书桌。
洗衣机和烘干机也安排在这里,大大缩短了日常家务动线。每天下班回家后,屋主可以在此处将换下来的衣服直接放入洗衣机内,洗净烘干后直接收入衣柜,大大缩短了家务动线。这种设计同时也释放了客厅阳台,不必让它承担日常晒衣需求。
相关案例推荐
设计师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