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三个月前,这里还是一副破败的景象,
年久失修,瓦片漏水,院子的花圃也显得杂乱不堪,
但院子的格局是我们尤为喜欢的,
600㎡,一个合院、三座房子,
虽没有四合院的风雨连廊,但房子之间独立的空间,反倒有了更为明确的空间划分关系。
尤其是院子里的几棵大树,如何在保留的前提下,与室内空间形成互动,也成了改造的一个“难点”。
院子占地600㎡,一个合院、三座房子,在不改动原始格局的情况下,我们将院子分为动静两部分:最左侧的空间较为宽敞与独立,将这里作为射箭馆的箭道区域,这也是客人来往最为密集的空间。而右侧则是以办公为主的静区,由设计工作室、茶室、非遗课堂三个部分组成。
动静分区的设计,能够让两部分需求完全不同的人群都能够得到最舒适的体验感。
当初第一眼看到这个院子的时候,迎来了杭州的第一场初雪,瓦上积着来不及融化的白雪,地面落满了无患子金黄的落叶,不论是自然环境的衬托还是内心戏的加持,我们注定要成为小院的“改造者”。
外立面的改造我们秉持保留小院原始结构的初心,但作为设计工作室来说,又想要有一些跳脱于环境之外的产物。
将一部分原始地面做硬化处理,在老房子的外围依附新空间,干脆利落的体块穿插,构建出古朴与现代的视觉差。
由于院子原始的格局零散分布了几棵大树,而大树的位置刚好卡住了办公区顶面,我们运用体块将大树包裹形成夹角,建筑体块与自然景观形成更为自然的融合。
通过钢化玻璃围合出中庭区域,运用玻璃透明的特性,让内部的会客区与室外达成内外互通的视觉效果
中庭保留了原先的桂花树和无患子,预留足够的生长空间,从形体上让大树穿透房屋,让自然成为景观,同时也成为设计的一部分。
从远处望向工作室,香樟穿破工作室顶面,无患子从中庭穿越而出,让大树覆盖建筑,形成在绿荫下办公的惬意氛围。
上翻窗作为内外沟通的一个窗口,天气好时也可作为对外临时办公的区域。
工作室的大门是特意从德清淘的清代老木门,选用障子纸作为门板密封材料,既保证了整体调性的统一,又做到了实用的功能。
入户吧台作为室内空间的转折点,用镜面不锈钢营造出折射效果,让视线更具延展性。而墨绿色玻璃砖的嵌入,刚好使得层次感更加鲜明。
水吧台区域细节特写。
保留原始结构的玻璃砖,从背面照射进来的光线,能够满足室内一部分的采光效果,而绿植透过玻璃砖形成斑驳的光影,也能成室内的装饰。
从室外望向会客区,玻璃材质透明的特性,能让人忽略室内外的隔断感,同时也能够增加互动性。
桂花树的枝条从顶面伸进会客区,而侧面又能看到中庭的景观,我们希望每位朋友坐在这样的环境中,都能够得到真正的放松。
我们希望办公环境是轻松自然的,是一个让人愿意久待的空间。
现场定制超长的办公桌,从室内延展到室外,抬头是蓝天,眼前是中庭绿植,通过景观形成自然的内外交互设计。
天气好时我们采用“露天式”的办公场所,自然光的照射、微风的轻抚,哪怕是树上往下掉的落叶都是与自然互动的实体化。
穿插在办公桌中的立柱看似是书架,其实当初是为了从顶面走线到办公桌而设计的,如今也成一个“意外”的装饰品。
相关案例推荐

大拙致外空间设计
设计师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