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建筑·景观
2019年冬天,当屋主邀请设计师及其他朋友一起来项目考察时,那栋建于十几年前的房屋已经颓败了。由于当初建造的疏忽与不规范,很多地方开始变形与下沉,房屋地基不深,地下全是石块,山墙潮湿冒水……复杂的山坡环境极大增加了建筑改造的难度。经过反复调研与科学测算,尤其在考虑施工和运输难度很大的情况下,最终方案是延续之前的建筑框架,在原有基础上对房屋进行加固和修缮。
可以说,这是一次极具挑战的从建筑外观到室内空间一体化的设计。
结合项目环境和屋主诉求,我们将这栋房子定义为“生长在山间的住宅”,犹如屋主十五年前种下的萌芽,经过渺茫的休眠,在今时今日重启生命与活力。
——它必然是一种中国式的表达,一种本土化的记忆,一种在地性的回应,一种质朴与温和的栖居。它伫立在山腰上,就像伫立在空旷的乡愁里,在浩荡的云朵里,在安静的山溪里,在如篙的往事里。
整体建筑表皮采用现代夯土,墙体就地取材,使用了大量山里的岩石,既有对传统工艺的尊重,也根植于乡土泥魂的信仰。大地色夯土外墙、石块和铺天盖地的绿意,弱化了这座新屋的突兀感。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它将与山野同生共息,一同经受风吹、日晒、雨淋,在自然侵蚀与冲刷下,慢慢成为山的一部分。
空间·陈设
原始形态中存在许多结构复杂的梁,屋顶、门、窗的不和谐比例让空间极具封闭性,内与外缺乏交互与衔接,导致观感和体感都较为压抑。我们首先对结构进行了整改,交错杂乱的梁由于支撑原因无法改动,于是随形借势,在原有结构上做了斜坡,将原本结构形态结合隐藏设备和照明系统形成更简洁的体块。重组之后,选以低饱和度的微水泥覆盖,空间由零散冗沉扭转为淡泊清爽的况貌。
柯布西耶曾说:“建筑的历史就是为光线而斗争的历史,就是为窗子而斗争的历史”。在这个项目中,我们渴望有实的墙,有虚的窗,更有时刻呈现外部风景的通路。窗,既屏挡一部分气候要素,如风雨、寒暑等,也提供更多人与自然关系的选择。
改造后的空间拥有绝佳光景与视野,内部呈现出通透的空气感,光影游离间拥抱一种日常的宁静。麻布、旧木、陶罐灯,幽微的天色,都让人感到放松。
家具和物品以看似随意实则符合屋主日常使用的习惯放置,装饰性被尽可能地剔除,无论功能诉求还是空间氛围都指向一场浑然的纯粹、干净和舒展。
相关案例推荐
李宽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