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老子对空间的形成是这样描述:“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人们建房子,立围墙盖屋顶,围墙跟屋顶为“有”,而围起来空的部分为“无”,真正有价值的部分是“无”的部分;“有”成了手段,“无”才是作用;
本户委托的业主是一对90后情侣,作为婚房使用的是一个顶复户型,建筑面积130M2,预算60万;
我们创造了一个“拆有到无,从无到有“;根据居住得自然形态的生长模拟,从局部开始理清每个独立空间的特性,考虑与其相邻局部空间之间的关系,居者所处空间的关联产生反应,从”行“转化到型;
原始户型(一层改造前)
1.原始户型的一层是一个中入户,南北各两开间,中卫跟楼梯间,南北各有一个功能阳台,户型相对方正,可以满足基本功能需求;
2.对应委托业主的表达需求和隐性需求以及生长模拟;则厨房功能缺失,没有蒸烤箱洗碗机位置,操作台面不足.餐桌位于房子交通线交汇处尤其不安稳且拥堵.唯一的卫生间三件套布局紧凑,不能满足同时使用问题及收纳问题.
原始户型(隔热层改造前)
1.原始户型的二层是一个双面斜坡的隔热楼层,以业主身高可以站立直为标准可以利用面积不足一半.
2.整体通风采光不好,实际能做可以顺利操作的收纳区域并不多;
平面布局图(一层改造后)
1.将入户三个功能区合一,模糊边界感,重叠交通线;增加岛台功能;
2.南阳台纳入室内融合成公区的一部分,梯间采用虚墙实隔,视野穿透,功能保留;
3.卫生间改为三分离:干区配有专用收纳柜,马桶间靠近主管道墙排设计,淋浴间配有缓冲区及专用更换衣物专用柜;
4.把采光最好的位置给了长桌,长桌聚人,功能多变化;
平面布局图(二层改造后)
1.一层与二层实隔不可用“有”的部分通过拆除楼板转化成一层可见“无”的部分,这应该是这个布局最有趣的部分,“失而复得”,起居的长向墙得到延伸,游戏区得到横向延伸,上下空间在这里得到空间互动,打破了原本固化的工业户型布局,产生了更多交互的可能性;这时候的梯间也不是唯一一个连通上下层关系的媒介;
2.二层朝北大面开窗增加通风采光;
3.卫生间管道垂直线曾设马桶间,提高二层使用率;
分类收纳解剖图
委托前空间本身的结构,多异形坡面的隔热层,两层只有一个梯间进行转换;
从梯间转换到起居,也是从1到2的过程,从入户开始设计平面木饰面顶衍生至起居,压制到释放的情绪转换;
虚实结合处设置一挑台,可作为角几功能;
梯间衍生出的区域也为了解决挑空区域设备类的放置问题,再向上衍生就成了二层的围栏,围栏让围栏比例和谐不压迫,围栏上半部使用内插钢化玻璃,保证安全高度;
梯间的虚实墙离墙让开15公分,增加一道立面辅助光源,夜晚可作为上下楼的梯间照明;同时让起居的长向墙得到充分延伸;
“一览众山小”,一切动向尽收眼底;
光线最好的位置应该给可以聚人的地方,长桌变成了最好的媒介,可以当餐桌,可以当书桌,以后有了小孩,就有了做手工的地方;
长桌的两边布满可以配套的收纳柜,同时抬高地面一踏,再买了一个原木凳增加高度,这样长椅就有了;
选用黑漆橡木作为长桌材质是希望给空间一个视觉中心,也希望结婚以后,有了孩子以后,朋友来聚会时候,它能成为一个最好的媒介;
上楼以后,整个双坡顶呈现原始面貌,在本身增强梁体上顺势而为增加贯穿交错的低压灯带作为主照明,除了一个向上慢反射的灯光效果同时方便日后好更换;
二层留了一处斜面区域作为未来孩子的基地;做了一个装置窗,增加与起居的互动关系;
两根主梁从苏州回收来老榆木包裹,希望有老的木结构房子主梁形态;再衍生出来的线条内加入立面光源,补充光源;
木白风延续,压缩了一点距离给了卫生间,虽然小了点,身处这个空间却有种安全感,也庆幸没有再缩小,再缩小恐怕就会有压迫感了;
飘窗结构上是外飘,敲掉的成本跟风险大于所得价值,选择木色衍生,冬天坐上面发发呆也不错;
相关案例推荐
佐耳制造
设计师相关作品